妙真经简介
当年老君西遂流沙,至涵谷关,为关令尹喜演说《道德》两篇,上下两卷,成五千余言。尹喜又录老子谈论言旨为《西升记》,后人又改记为经,成《西升经》。《西升经》道藏中颇多记载,又多通行本。而《妙真》一经,却成佚文,世不复见。《敦煌道藏——无上秘要》中引用《妙真经》佚文。
二十世纪初道士王圆箓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大批古代经典文书抄本。其中约有半数抄本是《正统道藏》未收入的早期道教典籍。其中的道教抄本《无上秘要》中引用大量《妙真经》佚文,自此,妙真经在历经千年后,始显真容。道教隐宗妙真道的派名也起源于此。
一
道曰:一切万物,人最为贵。人能使形无事,神无体,以清静致无为之意,即与道合。
二
以大居小,以富居贫,处盛卑之谷,游大贱之渊。微为之本,寡为之根,恐惧为之宇,忧畏为之门。福者祸之先,利者害之源,治者乱之本,存者亡之根。上德之君质而无文,不视不听,而抱其玄,无心意若未生根,执守虚无而因自然。混沌为一,归于本根。
上意正于无形,理于无声,起福于未有,绝祸于未生,故莫知其名。下德则不然,高尊富贵,显荣好美,善乐功名,生祸而忧之,寇害而伐之,身辱而报之。生长有其力,布施有其福。事为其方,曲为其法。赏善罚恶则伪善诈忠,如此乃自谓功名。见与道反。
三
制杀生者天,顺性命者人也。非逆天者勿伐,非逆人者勿杀。故王法当杀不纵天贼,当活不活杀天德。为政如此,使后世条长禁苛,兴克德之本,德莫大于活也。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故与时争者昌,与人争者凶。是以有甲兵无所陈之,以其不争。夫不祥者,人之所不争;垢辱者,人所不欲。能受人所不欲,则足矣。得人所不争,则宁矣。
勇与敢者多权善决,安静乐能,傅国利民,不避疆大,威震百僚,摧倾境外。为政如此,得善之半。
柔于不敢者,柔弱损退,恐惧慎言,深思远虑,临事计患,务长宽和博施。为政如此,亦得善之半。
敢者,奉天顺地,莫神于至诚。仁以好施,义以制断,礼以凯敬,智以除害,信以立事,德以无大,赦人如赦于己,法人如法其子。为政如此,亦得善之善者也。
四
老子曰:天地媾精,阴阳自化,灾咎欲萌。淫于五色之变,视不见祸福之形;失于五音之变,听不闻吉凶之声;失于五味之变,言不中是非之情;贪于财货之变,虑不见邪正之倾。
夫五色重而天下盲矣,五音调而天下聋矣,五味和而天下爽矣,珠玉贵而天下劳矣,币帛通而天下倾矣。
是故,五色者陷目之锥,五音者塞耳之槌,五味者截舌之斧,财货者射身之矢。凡此数者,变而相生,不可穷极,难明易灭,难得易失。此殃祸之宫,患害之室。
是以圣人服无色之色,听无声之声,味无味之味。名者身之害也,利者行之秽也。是以动为身税,为荣而得小,为善而得少。故有名之名,丧我之橐。无名之名,养我之宅。
视过其目明不居,听过其耳精泄漏,爱过其心神出去。牵于欲,事汲汲。遽为于利,动惕惕。惧结连党,友以自助。此非真也。虽非道意,虽得之天不佑也。
夫非其人而任之则废,非其事而事之则废,故代司杀者必受其咎,代大匠者必伤其手。有为者效情纵欲,快心极意。志贱强求贵,居贫强求富。离本向末,殃祸不救。
罪莫大于淫,祸莫大于贪,咎莫大于僭。此三者,祸之车也。小则亡身,大则残家。
五
动合天心,静得地意。无言而不从,谓之善也。善者,君子之所本,百行之所长,吉阳之所舍,万福之所往来,流而不滞,用而不绝,百王所不变易,俗人之所不易,上以顺天,下以顺人,成万物,覆载群生者,善也。
不识元首,不睹本根,诈天轻地,罔鬼欺神,属辞变意,抱嫌履疑,谓之不善。不善者,动与天逆,静与地反,言伤人物,默而害鬼。
夫欺天罔地,轻侮鬼神,专己自是,动非圣人。当时虽善,恶气归流,事有邪伪而象真也,景烟类云而电不为之动。故天道不私人,人反行非天也,而自误耳!
六
贵坚刚强,轻忽喜怒。福善出于门,妖孽入于户。故舌耳为患,齿角不定。口舌者,患祸之宫,危亡之府。言语者,大命之所属,刑祸之所部。言出患入,言失身亡。故圣人当言而惧,发言而忧,常如临危履冰。
七
夫道德治之于身,则心达志通,重神爱气,轻物贱名,思虑不惑,血气和平,肌肤润泽,面有光莹,精神专固,身体轻强,虚实相成,鬓发润光,佼好难终。
治之于家,则父慈子孝,夫信妇贞,兄宜弟顺,九族和亲,耕桑时得,福实积殷,六畜繁广,事业修治常有余矣。
治之于乡,则动合中和,睹正纲纪,白黑分明,曲直异理,是非自得,奸邪不起,威严尊显,奉上化下,公如父子,爱敬信向,上下亲喜,百姓和集,官无留负,职修名荣,没身不殆。
治之于国,则主明臣忠,朝不隐贤,士不妒功,邪不蔽正,谗不害公,和睦顺从,上下无怨,百官皆乐,万事自然,远人怀慕,天下向风,国富民实,不伐而强,宗庙尊显,社稷永康,阴阳和合,祸乱不生,万物丰熟,界内大宁,邻家讬命,后世繁昌,道德有余,与天为常。
八
夫水之为物,柔弱通也。平静清和,心无所操,德同天地,泽及万物,大无不包,小无不入,金石不能障,敝山陵不能壅塞。其避实归虚,背高趣下,浩浩荡荡,流而不尽,折冲漂石,疾于风矣。
充大无疆,修远大道,始于无形,终于江海,升而为云,降而为雨,上下周流,无不施与,消而复息,生而复死。是故圣人去耳去目,归志于水,体柔守雌,去高就下,去好就丑,受辱如地,含垢如海,恬澹无心,荡若无己,变动无常,故能与天地终始。
九
道人图生,盖不谋名。衣弊履穿,不慕尊荣。胸中纯白,意无所倾。志若流水,居处市城。积守无为,乃能长生。
十
道曰:自然者,道之真也。无为者,道之极也。虚无者,德之尊也。淡泊者,德之宫也。寂嘿者,德之渊也。清静者,神之邻。精诚者,神之门。中和者,事之原。
人为道,能自然者,故道可得而通。能无为者,故生可得而长。能虚无者,故气可得而行。能淡泊者,故志可得而共。能寂嘿者,故声可得而藏。能清静者,故神可得而光。能精诚者,故志可得而从。能中和者,故化可得而同。是故,凡人为道,当以自然而成其名。吾前以道授关令尹生,著道德二篇。
将去,戒之曰:夫道,自然也,得之者知其自然,不得之者不知其所由然。譬犹若识音,不能深晓人心;知之口,不能言妙哉。道之绵绵,言不尽意,书不尽言,所以为子书之者,欲使子觉自然,得之后以自成。
尹生曰:学自然,奈何?
道曰:无取,正气自居。无去,邪气自除。此非祷祠鬼神之道,非欲辟不清去不正。清静请命而命自延无期,此岂非自然哉?非吾异道之意,非吾独道也。道不自然兮,何道焉兮?
无欲无为兮,道之所施兮。虚兮无兮,道安居兮。寂兮嘿兮,道之极兮。澹兮恬兮,德之渐兮。清兮静兮,神所宅兮。精兮诚兮,神所荣兮。中兮和兮,神所化兮。
以无为而养其形,以虚无而安其神,以澹泊而存其志,以寂嘿而养其声,以清静而平其心,以精诚而存其志,以中和而存其神。安心游志,使若大水之自湛深。闲居静处,使若蛟龙之自蛰藏。怀虚而不虚,泥而不泥,使若南曜之忘虚也。化德存神,使若社稷之保光。立尊神明,使若宗庙之守处。
使世不见我,若巨鱼之在大水。使人莫我知,若日出之光东。我之无穷,若大道之根相致,譬若山林大泽之自致禽兽虎狼,若深林广木之自致飞鸟百虫,若江湖之自致鱼虌蛟龙,若盛德之自致太平麒麟凤凰,若清静洁白之自致玉女芝英,若中和嘉瑞之自致吉祥,若灾异恶气之自致不祥祸殃。
十一
道曰:虚而白者,吾宅也。道者质真无形,无有音声,非有言也。人欲傅于知道者,借言以通意,虚者天地之动也,白者神明之所居也。天地之初皆从道来,有气而未有形,法自然而白,白之中未有体也。
十二
道曰:故易而为一者,吾号也。言道未始而有,故谓之一。一即醇粹质真、无为杂糅,故谓之一。天得一以清而无不覆,地得一则宁而无不载。日月得一则明而无不照,真人法则之,浑形而为一则无一不能为,神明知而为一则与鬼神共化,视而为一则无不见,听而为一则无不闻,心通而为一则无不知。吾,我也;号,名也。人能浑其形而为一,即我之名号也。
十三
一道之为真乎,道有真一,真人所以轻举虚迹者,使群物自得玄,得一以生也。天不得一不能清,地不得一不能明,人不得一不能成,玄不得一不能生,非一不能承一,非一不能御万神、制万物,万物皆称为人,知一万事毕,不能知一,道不妄出。
十四
道曰:夫人为道,道身五藏者,皆思气之盛壮微妙,从虚无来,故实者不如虚也,有者不如无也,疾者不如迟也。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