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手,都在悄悄吸收高维能量!(深度好文)
这就是爱因斯坦用他一生的智慧提取的公式: E=mc²
的确,只有低段位的人才谈能力,而在高段位的人眼里,一切都是能量。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本人修道是源于2011年年中的单位体检的时候发现血压很高了,一直都想尽量不吃药,把血压降下来,但是看来不吃药不行了,随后即前往医院检查,发现肾上腺长了肿瘤,近年总是觉得腰疼,结果是长了肿瘤,后来在医院进行了微创切割。在住院期间,感到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很想找到一个解决身体健康的根本办法,且那段时间人事、感情也经历得让人心里烦躁,所以出院后就开始寻找各种养生修心之道。
从瑜伽到佛教密宗,再到道家仙学,最后看了陈毓照先生的《天乐丹诀》,感觉道家的炼丹法是适合普通人养生、修炼的一种简单、易懂、直观且可以相对于释家较为速成的方法(春雨:此“速成”仅指小成,祛病养生,延年益寿),释家从了性入手,通过明心见性而成佛,而道家成仙因人而异可以先性后命,也可以先命后性,还可以性命双修。但是仙佛一家,最终的大道都是一样的,就好比一条大路,根据每个人的所处的位置和起点的不同,可以从各自的小路走到最终这条道路上来是一样的,所以现代人很多有门派门户之见是错误的,有人认为佛家比道家的果报高,其实修佛也好修道也好,佛家和道家的果报应该都是一样的,至少从经书上的记载来看是这样的,当然没修到那个层次,也不敢妄加评论。
但是从我个人的了解和感觉来看,道家的修持方法更适合中国大众一些,为什么?因为道家炼丹的功法即或是不能结丹或者弃壳飞升,也可以达到养生、健身的效果,比较适合现代人这种工作压力大,身心健康不好的情况修炼。而西藏密宗修持方法最关键是要找个好的上师,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去供养上师,这给一般大众确实带来了不便。所以我选择了道家炼丹的方法作为我养生、开悟,寻找人生真谛的方法。
以前没真正修持的时候,长期在外喝酒唱歌、玩耍,其实现在通过看了各道家祖师的丹经圣典才明白,那简直是浪费自身元气和对身心的摧残。为什么?人一身乃精气神组成,道家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两气生万物,亦即是一生二,二生三。人由父母之精感先天一炁而生,先天无形无质元精、元气、元神变为后天的有形有质的精血和呼吸之气和后天思虑之神,也就是所谓的识神。男人从16岁破体(破体是指16岁之前五千四百日是人体是蓄积能量的过程,过了那个五千四百天黄道日后就开始消耗能量了,直到消耗完了,人就死了,当然这是指在正常的情况下)无时无刻不在消耗这由先天精气神幻化而来的后天支持肉身的精气神,特别是男女交媾,女性经血,更是把这些宝贵的可支撑人体肉身的三宝大大的浪费了。所以,要想延命,必须把这三样浪费的宝贝从虚空中返还回来,先补身之泄漏(亦即是炼丹中的筑基阶段),然后精满气足(指先天精气而非后天精液及呼吸之气)就可以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返虚了。
先来看一个问题:一滴水怎么样才能永存?
当然是把它放进大海里!
人也是这样,所谓“永生”就是让自己彻底融合进万物运转的时空循环当中。
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天人合一,其实意思就是说:大到宇宙天体运行,小到人体五脏六腑,其运行逻辑上都是一样的,这也是我们所说的“道”。
对于很多悟道、修行的人来说,打坐、苦思、冥想的本质,其实是调整人体的运作状态,使身体的运作秩序将同外界的宇宙天体一致,你就变成了宇宙天体在世上的一个投影,然后做到了忘我、无我。
事实上我们的祖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比如《黄帝内经》研究的是人体的运作原理,然后利用的却是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原理。
实际上,太阳系里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的运转,和人体内五脏六腑的协作,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再比如古代人所说的人体内的小周天,其实代表月球围绕地球运转的这一系统;人的脊椎有24节,随着身体的循环,每一个骨节都会发生相应的感应。而根据对这些微妙变化,古人体会到了一个周期应有的变化节点,于是把中国农历的一年分为了24个节气。
所以,人身上每一点都在宇宙之中有着其对应点。通过反观与内视,所有的星系都会在人体之中找到对应的位置,比如五脏之中的28星宿,比如命门之中的银河系。
“静心”的本质就是不断提高自己与自然的共融能力,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本人修道是源于2011年年中的单位体检的时候发现血压很高了,一直都想尽量不吃药,把血压降下来,但是看来不吃药不行了,随后即前往医院检查,发现肾上腺长了肿瘤,近年总是觉得腰疼,结果是长了肿瘤,后来在医院进行了微创切割。在住院期间,感到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很想找到一个解决身体健康的根本办法,且那段时间人事、感情也经历得让人心里烦躁,所以出院后就开始寻找各种养生修心之道。
从瑜伽到佛教密宗,再到道家仙学,最后看了陈毓照先生的《天乐丹诀》,感觉道家的炼丹法是适合普通人养生、修炼的一种简单、易懂、直观且可以相对于释家较为速成的方法(春雨:此“速成”仅指小成,祛病养生,延年益寿),释家从了性入手,通过明心见性而成佛,而道家成仙因人而异可以先性后命,也可以先命后性,还可以性命双修。但是仙佛一家,最终的大道都是一样的,就好比一条大路,根据每个人的所处的位置和起点的不同,可以从各自的小路走到最终这条道路上来是一样的,所以现代人很多有门派门户之见是错误的,有人认为佛家比道家的果报高,其实修佛也好修道也好,佛家和道家的果报应该都是一样的,至少从经书上的记载来看是这样的,当然没修到那个层次,也不敢妄加评论。
但是从我个人的了解和感觉来看,道家的修持方法更适合中国大众一些,为什么?因为道家炼丹的功法即或是不能结丹或者弃壳飞升,也可以达到养生、健身的效果,比较适合现代人这种工作压力大,身心健康不好的情况修炼。而西藏密宗修持方法最关键是要找个好的上师,还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去供养上师,这给一般大众确实带来了不便。所以我选择了道家炼丹的方法作为我养生、开悟,寻找人生真谛的方法。
以前没真正修持的时候,长期在外喝酒唱歌、玩耍,其实现在通过看了各道家祖师的丹经圣典才明白,那简直是浪费自身元气和对身心的摧残。为什么?人一身乃精气神组成,道家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两气生万物,亦即是一生二,二生三。人由父母之精感先天一炁而生,先天无形无质元精、元气、元神变为后天的有形有质的精血和呼吸之气和后天思虑之神,也就是所谓的识神。男人从16岁破体(破体是指16岁之前五千四百日是人体是蓄积能量的过程,过了那个五千四百天黄道日后就开始消耗能量了,直到消耗完了,人就死了,当然这是指在正常的情况下)无时无刻不在消耗这由先天精气神幻化而来的后天支持肉身的精气神,特别是男女交媾,女性经血,更是把这些宝贵的可支撑人体肉身的三宝大大的浪费了。所以,要想延命,必须把这三样浪费的宝贝从虚空中返还回来,先补身之泄漏(亦即是炼丹中的筑基阶段),然后精满气足(指先天精气而非后天精液及呼吸之气)就可以炼精化气,练气化神、炼神返虚了。
再比如佛家的禅修,禅定让自己的大脑和全部身心细胞处于高度安静的状态,这个时候你的大脑就像超导体一样。
你的心就是整个世界,当你充满着欢喜心、慈悲心、包容心的时候,时空的正能量会源源不断流入你的身体;当你正发善心、善愿的时候,瞬间就会得到无限的能量。
人一旦到了这个境界,自然的就能产生到敬天爱人、爱护众生的仁慈。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洞玄灵宝定观经》曰:夫欲修道,先能舍事。外事都绝,无与忤心。然后安坐,内观心起。若觉一念起,须除灭务令安静。其次,虽非的有贪著,浮游乱想,亦尽灭除。就是说才开始炼丹修道的时候要把所有的无关紧要的事放下,然后安然而坐,才开始,杂念丛生,一念未完,一念又起,当有念头起的时候,必须马上把这个念头斩断。这在我开始打坐的时候尤为明显。坐在那里,感觉杂念丛生,一会想这个,一会想那样,这恰恰说明人的内心是多么的不平静。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让它宁静,为什么,内心的不平静,各种欲望和念头对身体五脏之气伤害是很大的,所以才会有这样那样的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就是阴阳不平衡,所以脾气暴躁的人必定肝不好,胃不好的人必定肾也会有问题,这是因为人的七魄就藏于内脏中,七魄乃人的七情六欲,如果没有七情六欲,这些器官还会生病吗?所以天天在外面莺歌燕舞必定会伤肝伤肾,伤身,为什么?欲望和念头太多了。你看有些人为什么能长寿?除了他本身的身体体质、生活环境以为,另外最重要的就是长寿的人必定清心寡欲,无争名利,没有情感之虑,一天闲情雅致,五脏之气平和了,阴阳平衡了,所以就很少生病,为什么有些得了癌症的人,只要心态好,心理健康,癌症的症状也会减轻,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修道,就是要放下各种欲望和杂念,通过炼心,把内心炼健康了,身体自然也健康了。
有些人觉得锻炼形体可以使身体健康,但那个就像是吃西药,虽然可以把肉身锻炼好,但是你消耗的先天精气神(先天能量)怎么补回去?所以,就得用中药,治病得治根,怎么治根?调心,调气,调神。道家中,心(后天思虑识神)乃性,气(呼吸之气)乃人的命根,试问,如果呼吸都没有了,人不就死了么?所以性命双修,就是要调理自身的心和气,做到心息相依,性命同出一处,常人日用而不知,未修道的人有谁能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呼吸呢?性和命本来是一体,有命才有性(有呼吸人才能想),有性才有命(既然能想问题说明还有呼吸),如果时时刻刻做到心息相依,那么神气合一,不就后天返先天了么?但人未放下俗事的时候又有几个时候在做此等功法呢?所以有站功、坐功、睡功,无非都是要人放下俗事、杂念,入静入定,静等先天元神、元气、元精出现,三宝出现,才能三合二(返还阴阳),二合一(阴阳再返先天太极),所以炼丹修道就是一个生命的逆过程,所谓顺者变人,逆者变仙,就是这个道理。人的自身就是一个小天地,身内虚空跟身外虚空做到天人合一,就能与天地长存。
在修持的过程中会遭到别人的讥笑,很正常,道德经曰: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当然修道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没有什么是一步登天的,释迦牟尼成佛也是转世了很多次才最终成佛的。修道是一个考验人的恒心,毅力的事。我自己也是在欲望的诱惑,俗事的牵绊中不断的警醒自己,告知自己,有时候心里还会有懈松和懈怠,失去信心,但有时候看到祖师和其它修真人士的丹经教典,又会生起无限的恒心和信心。这就是道家所谓的炼己阶段,炼己就是一个炼心、炼性的阶段,如果没有这段功夫,静功是做不下去的,如果不能入静,怎么能入定,不入定就根本踏不进那个道门。释家的戒、定、慧亦即是同样的道理。另外,有些人想找地方隐居或什么的,其实也是一种逃避,人的内心或许会得到短暂的宁静,但是如果没有真正的看破和经历磨炼,那种短暂的宁静也不能真正让人脱离烦恼,所谓凡心不死,道心不活,释家称放下即是佛,没有真正的死心,没有真正的放下,那些学人隐居、念经、打坐又有什么用?所以,炼心是成佛成仙必须跨过的一道门槛,当然,对普通人来说,这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惟宽禅师曰:劝君学道莫贪求,万事无心道合头。无心始体无心道,体得无心道也休。万事无心道合头,切记之。
助跑哥专注中华传统养生修行文化推广,分享各种优秀的养生修行方法,帮助大家改善身心,激活自愈,快乐生活!!!
养生修行交流,请加微信:81606973
版权声明:
1、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研讨、参考之用。
2、本站旨在传播好内容,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